18779588435(黎老師)
世界是晦澀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
無論你在什么位置,仍然有著無限的可能。千萬不要把自己局限死!
每當有名家來學校講座,學生們就會問他們一些非常明確的問題。
可是雞湯狗們,顧左右而言他,含含糊糊,吱吱唔唔??偸墙o你一個極不明確的回答。
我是極憤怒的——雞湯狗,說句人話會死嗎?
但等我畢業幾年,不無驚恐的發現,我自己也墮落成雞湯狗了。
遇到年輕學弟學妹的問題,回答總是吱吱唔唔,東拉西扯,離題萬里,言不及義。
我終于發現,學生時代所謂明確問題,恰恰是對這世界一無所知的書生蠢萌。
那么,現實世界和我們學校授業,到底有什么區別呢?
學校教育,最大的特點是明確的——有公式、有定義、有標準答案,還有各式各樣的提分攻略。
現實世界是晦澀的——沒有公式,不能定義,因人而異,別人的蜜糖,到你這兒就成毒藥了。
學校教育之所以明確化,一來老師所教,學生所學,都是過時的東西。
舉個例子,你打開歷史課本,一看到劉邦這個名字,就會嘩的叫出聲來,漢高祖耶,萌萌噠。你在課本里不會選擇項羽,因為你早就知道他會輸掉。
但在現實中,你不知道哪個是漢高祖,不知道誰是項羽。
正如雷軍所遇到的,曾有個巨丑年輕人找他忽悠投資,雷軍果斷拒絕,這人明顯是騙子咯,說話滿嘴跑火車——可過不幾天,你郁悶的發現這個滿嘴跑火車的家伙,赫赫然竟是馬云——這樣的事兒,在課本里絕對不會發生。
讀書破萬卷,下筆成考神的年輕人,本能的有著把書本中的確定性,搬到現實中的沖動。
攔鵝,真的搬不過來!
正因為世界是不確定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著無限種可能。為什么你那么急于給自己設限,堵死自己無限可能之路呢?
如何從書本的確定性中走出,面對一個不確定的世界,并獲得無限可能?
送你三句話:
第一句:忘記你在學校里學過的一切,剩下來的,才是最有價值的。
金庸先生的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有個細節,外敵入侵武當山,風雨飄搖之際,男豬腳張無忌挺身而出,現場跟武當鼻祖張三豐學習太極,學了之后開始消化吸收。
稍傾,張三豐問他:孩兒,吸引的腫么樣了?
張無忌答:忘了三分之一。
……哎呀媽,這孩子忘性太大,張老師你趕緊再給他講一遍。
那就再講一遍吧。于是張三豐再開講,這一講大家全炸了——張三豐第二次講的,跟第一次講的完全不一樣。
坑爹呀,講完了第二遍,張無忌已經忘記了三分之二。
……然后張三豐再講第三遍——跟前兩次又不一樣。
終于,張無忌把學到的,全忘光辣。
把知識忘光的張無忌,突然發出一聲長嗥:打死你個狗日的……就見他神功大進,兔起鶻落,沖過去啪啪啪把入侵武當的外敵,統統打趴下了。
金庸編這么個怪故事,想說什么呢?
知識是沒有價值的,都是古人類為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創造出來的應急方案。時代過去了,知識就過時了。
有價值的,是產生出知識的原理。
知識好比別人下過的棋譜,而原理是滲透你身心的棋道。嚼別人的饅,走別人的路,你會輸到連褲頭都沒得有。
所有的棋手都是在掌握基本原理下,現場博弈見招拆招。你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考出來的分數,都幫不了你。
能夠幫助你人生的,是智力活動的習慣、是思考與判斷的總和力!
第二句是:人能夠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這句話,是叔本華說的——蕭伯納,還有其它一些名人,都曾說過類似的話。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世界是由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媾和而成。能夠確定的是你自己,不能確定的是別人。能夠確定的是規律,不能確定的是人性。
你可以選擇,讓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成為一個豁達的、或是小雞肚腸的。
成為一個優秀的、或是不堪的,成為一個進取的、或是頹廢的。成為一個前行者、或是怨天尤人的抱怨者。
選擇前者,成為一個豁達的、優秀的、進取的前行者,就會以你這種確定性的選擇,接受一種不確定的社會博弈,帶來巨大不確定性的結果。
選擇后者,成為一個小雞肚腸的、不堪的、頹廢的抱怨者,就會發現一切都如你所你所愿的確定化了。
只不過,生活的不如意,讓選擇者陷入到更大的委屈之中,只因為你失去了自己,失去了更好可能。
第三句:你需要的是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
這是西塞羅的名句,此前周國平老師,在他的文章中有引用。
最近朋友圈里,流傳一個段子。說是個大學生,抱怨學歷房太貴,學歷不值錢而學區房值錢,諸如此類。
于是一個老人曰:我是個老工人,家住北京,拆遷得到了幾套房。
可是我想說,你是一個大學生,如果你讀書的目的,只是想在北京買套房子,這好像什么地方不對。
什么地方不對呢?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啥叫明明德呢?古人將最高的智慧,稱為道。而德是對最高智慧的認知與應用。大學大學,就是大不了自己學的意思。
為什么要自己學?雖然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但老師傳來授去,不過是一點知識皮毛。而要獲得浸透到身心的原理,這要靠每個人自己琢磨。
你應該掌握的東西,要比學區位更有價值。
可最終,那么有價值的東西落到你手里,被你給弄貶值了。就是因為你把自己弄成了豬隊友,再有價值的東西和你站在一起,都會受你拖累跳水跌停。
真正學有所成的人,是讓這個世界適應你,而非相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