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9588435(黎老師)
中國傳媒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一流學科建設高?!?,“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前身是創建于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1959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學校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8月,北京廣播學院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學校位于中國北京城東古運河畔,校園占地面積46.3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3.88萬平方米。
中國傳媒大學的校訓是:立德、敬業、博學、競先。
中國傳媒大學堅持“結構合理、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相互支撐”的學科建設思路,充分發揮傳媒領域學科特色和綜合優勢,形成了以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為龍頭,文學、工學、藝術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理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相互交叉滲透的學科體系。
目前,學校設有6個學部、1個協同創新中心,5個直屬學院。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兩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擁有新聞學、廣播電視藝術學2個國家重點學科,傳播學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3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通信與信息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動畫學4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1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05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0個專業碩士類別,87個本科專業。
中國傳媒大學致力于高層次、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建校60多年來,學校培養了大批信息傳播領域高層次人才,為黨和國家的傳媒事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廣播電視及傳媒人才搖籃”、“信息傳播領域知名學府”。學?,F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粕?000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繼續教育在讀生30000余人。
中國傳媒大學李立宏老師:
我相信大部分專業看的都是人的整體素質和能力,尤其是自學的能力。這種學習能力不僅局限于在學校課堂,也可以是方方面面的學習能力,比如自我認識的能力、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的能力、在群體當中相處協調合作的能力。
表演專業也是一樣,首先還是要看同學們的能力與性格;有沒有技能,技能強與弱其實只是一個接觸專業時間早晚的問題?,F在掌握的技能能力很難說以后會怎樣,應該說絕大部分人無論通過哪種渠道,在經過了一定時間的訓練實踐過程后,都有可能會成為一個演員。
藝術類院校因為有招考名額的限制,所以就存在一個選優的過程,希望能從報考者中找到相對來說各方面條件都比較突出的人才。首先我們還是要先看人,看你對于生活的認識、接觸、了解等,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再考察作為演員需要的聲音語言、身體肢體方面的能力。對于生活的認識有兩種途徑,一個是自己直接對于生活的接觸,二是通過間接的看書、學習。我們希望看到在這些方面具有一定條件和能力的學生。
如果說接受過聲音、身體相關訓練之后,這方面的能力可能會突出、明顯一點。僅僅針對考前進行的集訓是不夠的而且是不牢靠的。僅僅針對某一段作品進行反復練習、打磨,為了考試時候的展示,但其他方面可能就不行了。在考核時就算看技能也是看基本功如何,還有很多特殊技能沒有基本功做基礎還是不行的。
人的素質和技能都是基礎。確定報考這個專業需要對這個專業和今后有可能從事的職業有些相關的了解,可以有一些想象和目標,不能完全盲目。不要簡單地認為這樣的專業會好玩和輕松,從投入精力和時間角度來說,表演專業比很多專業都多,要有吃苦的思想準備。比如我們堅持每天早起練晨功,每天逐漸加上去的訓練量和作業量也很大。要有對專業的了解和認識,為了做這樣的工作有可能你要具備的、你要付出的、你可能的經歷是怎樣的。通過這些了解和認識再來決定是否要選擇這樣一個專業。
1藝考之前的復習中應怎么準備呢?
17級表演盧同學:
中傳的表演專業是很國內頂尖的,而表演又是戲劇影視表演行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很大的報考競爭壓力下,對于考生們來說更主要的還是要看基本功吧,當然,考試流程也是很成熟很規范的;盡管考試技巧、如何把自己最好的實力發揮出來也很重要,但對于考生來說,并不是說只看考試技巧就能考得上的問題;因此一定要重視基本功,在最后的階段更是不能放松,要好好準備。
2我們對“聲臺行表”都會考查什么?
專業負責人李立宏老師:
聲音語言和身體兩方面是表演的兩個支柱,所以這兩個方面都會看重,不會偏。某一方面更突出這沒問題,但另一個方面也必須達到,不能缺一塊。關于身體肢體方面有一部分同學接受過一些訓練,表現出來的情況就會不一樣;還有一些同學沒有接受過專門的訓練,但這也沒關系。我們以往的考察和入學、畢業后比較優秀的同學可能之前也沒有接受過訓練,但這不代表他們的身體素質不好,我們主要還是看身體素質,比如爆發力、柔韌度、節奏感這些方面。有些同學就算沒有接受訓練,但可能本身就具有這些能力。
聲音語言的話我們更側重語言,聲音方方面面都有,無論男女生我們都不會只選擇一種類型,我們更看重的是對于語言的運用。語言不是說只是把文字讀出來、念出來,或者通過某一種習慣方式展現出來比如朗誦、獨白等。最重要的是文字內容,里面所包含的各種信息,能否把這些信息傳達出來是一種語言的能力。
我們已經很多年不在考場上作命題小品的展示了,我們更多的是老師帶領學生做一些現場即興練習,在老師帶領下做練習,在過程中考官來觀察學生的關注程度、參與程度、想象程度、即興反應等方方面面的素質。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可練也不可練,練習可以對它們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但千萬不要用套路去套??脊偈峭ㄟ^考試來看清楚學生具備的能力。
“聲臺形表”只是一種形式,通過以往的形式來認識現在的考生這個形式是不夠充分的。我們想有更多的時間、手段、方式、渠道來對現在90后、00后考生進行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和了解:他的生活過程,生活對于他的作用和影響,目前在他的身上已經具備和呈現的是怎樣的。僅僅在考場上看,用聲臺形表這樣的過程其實是還不夠的。
17級表演盧同學:
第一部分是形體和聲樂綜合測試,而第二部分則是表演和臺詞綜合測試,三試主要還是圍繞著“聲樂形體表演臺詞”四個方面考試,但是考察得更加豐富,比如說你在初試的時候準備了一段精心編排過的舞蹈,這一段肯定是你細心練習、動作細摳過的,但是你真正的肢體協不協調、反應快不快、靈活度好不好、爆發力強不強、柔韌性夠不夠,這些都是在三試的綜合考察中考察的;再比如說你《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唱的很好,但你具體的歌唱能力怎么樣呢?綜合考察中老師可能就會給你一個即興的唱譜讓你模唱音節,看你的唱功到底怎么樣;再比如說表演,中國傳媒大學在三試的表演一般是多人即興表演或者動物塑造、人物塑造等,比如說讓你在沒有學過角色語言的時候讓你模仿帶有貓一樣質感的人說話;臺詞可能就是一個即興稿件,讓你在十五分鐘內完成,然后讓你讀給老師聽。
3面試的建議?
專業負責人李立宏老師:
考試之前想清楚自己要追求的目標之后,其他的都不用想,也不用功利的想在考場上要如何如何,就是要放下功利心,全身心地投入。在全身心的投入之后,自身的條件、自己的發揮和之前的積累都能在身上就會自然地表現出來,考官也能更清晰地判斷出你的能力。不要簡單地用學的東西去套,學的東西很重要,但最主要的是通過聲音語言、身體等形式傳遞出東西。不管接受訓練與否,都會或多或少擁有想要傳遞給別人的東西。有將這種東西主動傳遞出來的愿望甚至欲望,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專注程度和你傳遞出來的東西一定是不一樣的,而且還能有效地排除其他的被動干擾,包括自己的緊張,比如看見考場環境不一樣、老師不一樣等分散注意力的因素。有欲望和沒有欲望的人的表現是不一樣的,包括對于自己的整個調動爆發都會不一樣。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不夠專注的話可能會使得自己的目的、目標反而不明確,表現不純粹。主動、真實地展示自己是最好的。
17級表演盧同學:
在考試的時候首先要聽懂老師的問題,不要只按照自己原來背的套路來回答或生硬地表演,那些東西老師能夠看得出來。
而且一定要戒驕戒躁,首先是戒驕,不要因為說因為之前發揮得好,就不好好表演,不重視考試;戒躁就是說,在考官給你施加壓力考驗你的時候,不要想著去頂撞老師,因為當你想著抵抗的時候,你就已經不是在表演了,這兩種情緒很容易影響你的狀態。
在才藝展示的時候,舞蹈、武術、音樂、魔術等等才能都可以展示出來,而有些才藝證書也是可以展示的。
由于前期是大規模刷人階段,因此在初試和復試階段基本上沒有考官老師提問的環節,而到三試的時候才會問到同學們一些私人問題,在這之前的考試都是自選朗誦和聲樂以及指定內容表演,具體的考試內容可以看招生簡章;當然也會有很少數的情況會讓老師在前兩輪的考試中直接提問,比如我考試的時候遇到的一個同學,他自己的其它條件都很好,但是他卻偏偏帶了一副眼鏡,而老師讓他讀臺詞表演的時候,他的表現也很不錯,這時候老師就很好奇,問他為什么會戴眼鏡,可不可以摘掉,而在之后看他跳舞,發現他的條件都很不錯,這樣就可能會進復試了;再比如說如果考生的年紀偏大而自身條件也很不錯的話,老師就可能會問到你為什么這么大還在藝考,問一下你的經歷。
4綜合素質考查是什么呢?
17級表演盧同學:
綜合素質考查是從2016年開始設立的新考核科目,考試內容是高中的語文和英語,雖然在三試成績中的占比不太高,但是由于競爭激烈,因此還是建議大家都多重視下。
5說在最后
因為考試時間安排在正月初八的關系,所以希望各位同學們能提前做好準備;
家離考點遠的同學們要記得訂個離學校近的房間,地鐵早高峰會急死人的;
西街雖然拆了不少,但還是有很多好吃的餐館的;
考前安心復習,考試不要緊張;
祝大家考出一個滿意的成績!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截至2017年10月,共有教職工2021人,其中專任教師1150人,正高級300人,副高級442人。學校擁有一批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教授、學者,其中包括:3名雙聘院士,3人入選“長江學者”,4人入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等。近年來,一批中青年學術骨干脫穎而出,分別入選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還有20余人次榮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北京市級教學名師獎等。學校還聘請了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擔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日益增強。
作為信息傳播研究領域的學術重鎮,中國傳媒大學致力于傳媒內容和形式創新研究、傳媒高新技術研發和為政府企事業單位決策咨詢服務,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學校建有藝術研究院、傳播研究院、新媒體研究院和文化發展研究院,建有國家廣播電視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媒介音視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廣播電視研究中心、廣播電視數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有聲語言分中心、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全國公益廣告創新研究基地、文化部國家文化貿易理論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首都傳媒經濟研究基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基地、廣播電視藝術學研究基地、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基地)、數字動畫技術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現代演藝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視聽技術與智能控制系統文化部重點實驗室、廣播電視傳輸部級重點實驗室、信號與信息處理部級重點實驗室,建有“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數字媒體工程創新引智基地、全國高等教育質量檢測評估研究基地。學校主持完成了國家數字中短波廣播技術標準制訂與系統研制、參與國家手機電視、移動多媒體技術標準制訂,在數字廣播技術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學校辦有教育部“名刊工程”期刊《現代傳播》。
學校建有校園多媒體網絡、數字有線綜合業務網、圖書文獻信息資源網、現代遠程教育網,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建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廣播電視與新媒體實驗教學中心、動畫與數字媒體實驗教學中心,6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廣告實踐教學中心,動畫實驗教學中心,影視藝術實驗教學中心,傳媒技術實驗教學中心,電視節目制作實驗教學中心,播音主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多媒體教室、演播館、實驗室等裝備精良,功能完善;圖書館形成了信息傳播學科內容豐富,紙質、電子、網絡形式多樣的館藏體系。
學校與200多所國外知名大學、科研與傳媒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2009年學校發起成立了“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27個國家和地區的65所知名傳媒高校加入“聯盟”。學校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建有亞洲傳媒研究中心、歐洲傳媒研究中心等國際學術研究機構。由我校主辦的亞洲傳媒論壇、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中國傳播論壇等高層次國際學術會議,已成為國際傳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臺。
相關文章